2018中国医院创新发展峰会分论坛十----药学论坛-医院药学学科发展论坛

2018年10月10日举行的 2018中国医院创新发展峰会分论坛十——药学论坛-医院药学学科发展论坛上,星光灿烂,来自医药卫生领域诸多专家和学者200余人共同探讨药学发展新格局,医院药学学科发展成为热议话题。分论坛由北医三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担任开幕式主持。

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致辞。金昌晓指出,药剂科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医技科室,在追求有价值的药学服务理念引领下,医教研科室文化全面建设,临床药学重点发展,在肯定药剂科所获成绩的同时,也对药剂科未来发展寄予期望。

药学学科发展迎新机遇

新医改破除了传统的“以药养医”顽疾,药学服务模式已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专业技术支持的药学服务新模式。

4

国家卫健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药物合理使用评价处副处长赵靖

近年来,我国大力完善药师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的通知》等文件,药事管理迈入新时代,药学学科被赋予新内容,药师工作将体现新价值,但医疗机构药学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药物合理使用评价处副处长赵靖所言,通过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发现,医疗机构药学发展面临工作方向不明确、工作模式不统一、学科发展不平衡、药师转型难等问题。对此,他建议,医疗机构要强化药事管理职能,将合理用药纳入综合绩效考核,通过人才培养等方式,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提升药学学科价值。此外,探索药事服务费,推动远程药学发展,应该成为医院发展药学的重要工作内容。

提供有价值的药学服务

新医改形式下药学服务新模式如何落实?北医三院药剂科已经在行动,以服务患者、协助临床、培养人才、发展学科为使命,打造医教研全面发展的药剂科。在会上,北医三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全面介绍了药剂科各方面工作,在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撑和优秀的人才团队技术支持下,北医三院药剂科凝聚学科发展方向,发展学科实力,在医疗药学服务方面,应用自动化设备提升服务效率、信息化技术助力药学管理与服务、牵头质控中心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加入多学科临床治疗团队、提供医药联合门诊、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合理化用药管理等举措来提供有价值的药学服务。

5

北医三院药剂科教授翟所迪

在教学方面,北医三院药剂科积极推进临床药学教学改革,形成完善的“四生四员”培训体系,承担多元化教学任务,作为临床药学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多种药师培训基地,形成以临床药学实践兼临床科研并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药师胜任力的培养,突出国际临床药学教学特色,每年培养了大量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外国留学生。
在科研方面,药剂科结合临床用药需求,以临床用药问题为导向,依托北京大学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毒理中心(TDMCT)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PUIDE)工作,聚焦个体化给药与循证药学,重点发展循证药学科研,着重进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循证药物治疗指南制定、药品卫生技术评价、药师主导的临床药物评价研究、药品控费等研究,全方位保障合理用药,发表SCI文章87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等课题数十项,取得多项科技奖项,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影响力。

临床药师培训工作取得进展,药学服务有价值、有温度、有深度

6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主任甄健存

药事管理模式转变不仅带动了学科发展,还“催促”着药师角色转型。“让每个临床科室都有临床药师,便是我们的成功。”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甄健存在会上强调,目前我国临床药师数量紧缺、胜任力不足。她举例说,世界平均水平是每百万人口拥有4.5名药师,而我国仅有3人;我国一名药师差不多要服务8名临床医生,而日本药师与医生几乎是1:1的比例。甄健存主任表示,在岗位胜任能力方面,现在的药学教育还大多是“化学模式”,毕业药师的临床服务能力几乎为零。面对这种高等教育不足的现状,她呼吁“毕业后教育亟待跟上。”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在全国启动,但药师规范化培训仅在北京等少数城市开展,仍亟待在全国铺开。可喜的是,通过建立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与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已先后培训了1万多名学员。伴随着新的医改,临床药师工作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围绕合理用药,开设药物治疗管理门诊,进行处方和医嘱点评,对药品使用数据进行分析与监控,各项新工作都在积极推行。

7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教授朱珠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教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朱珠也出席了本次大会,她提到:“临床药师能力建设的目标是让患者知道,穿白大褂的不一定是医生,还可能是药师。”医院药学发展要抓住新机遇,加强药师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需求就是市场;药师要刷存在感。”朱珠强调,药师角色转型不是转行,关键是打造品牌认知度与提升患者满意度,创新药师价值。

新时代,临床药师的价值体现亦在发生变化。对于患者而言,临床药师的职责在于通过为治疗方案提供药学指导,提高用药依从性;对于医生护士而言,临床药师能够助其降低药物使用中的潜在风险,提高治疗效果;而医院则能够借此提高药品使用质量,降低药品使用成本,提升药事管理效果。

8

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张相林

目前,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医嘱审核、药学查房、患者用药教育、慢病用药管理、用药监护、参与临床会诊、医生处方管理及绩效管理、基于临床实践开展研究、临床药学升级、医疗团队合作。“除了以上工作内容,治疗药物监测对于医院药学发展至关重要。”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张相林就医院药学发展基础、治疗药物监测(TDM)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提出“用药学技术来强学科”的思路。他强调,重视临床药师、发展专科药学,建立TDM专科药师团队,建立TDM工作规范将是重要方法和手段。

9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童荣生

将临床药师转型普惠于患者,四川省人民医院用实际行动阐述了何为有价值的药学服务。据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童荣生介绍,该院打造了药学门诊服务体系,开设了诸如肾病消化用药门诊、抗凝门诊、内分泌糖尿病用药门诊、肿瘤个体化治疗联合门诊等特色药学门诊。值得一提的是,该院与成都市医保局合作,开设了大病医保药师审核门诊,针对大病医保报销目录内的36种药品,对日最大剂量、治疗周期等内容加以监测审核。

10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的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教授王育琴

药源性疾病是药师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用药安全性排在合理用药的首位。“发展药源性疾病学首先要提高医务人员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第二要评估药物安全,提供科学的证据;同时,也要维护患者的利益,因为防控药源性疾病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教授、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的主任委员王育琴回顾、总结并展望了药源性疾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止于未动,治于未乱,这就是药源性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初心和出发点。”王育琴教授提出,未来应建立健全药源性疾病的学科体系、人才和技术的建设,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助力药源性疾病学发展。

当药学遇上大数据

11

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詹思延

合理用药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数据及信息系统的支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詹思延指出,“药师应用的数据主要来自电子病历、医保数据、区域平台。”药师可以利用处方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借助大数据分析进行合理用药研究。詹思延教授提出,基于我国现有的集成数据源和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包括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处方监测、药械相关医疗损害、重点单病种监测等),构建不合理处方识别模型,开展药品上市后主动监测,进行有益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12

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亚太分会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

与会的国际卫生经济学会亚太分会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孙鑫同样聚焦应用大数据开展药学研究。宣建伟所长认为,真实世界数据有利于临床诊疗规范制定。例如,根据数据基础自动寻找不同患者群的最优个性化治疗路径等。

孙鑫主任在论坛上分享了“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上市后药品检测、评价与政策制定”的报告。孙鑫主任认为,真实世界数据(RWD)为药品上市后监测、评价和决策转化提供了重要推动力。此外,基于RWD的上市后药物监测评价还可为医保政策制定、临床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思考诊断与治疗,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

13

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唐金陵

在药学学科发展分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唐金陵带来了“现代医学中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报告,谈到了过度诊断、过度治疗及其带来的影响。他提出,过度诊断的三种机制,即过度扩大疾病的定义、过度检查、泛医疗化,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加重了医疗负担。唐教授引导药师更为理性地思考药物治疗的过程,建立正确的药物治疗观,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权益。

本次论坛专家云集、精彩纷呈,有对推进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政策解读,更有国内药学六大专委会主任委员对药学服务实践的深入思考与展望,还有相关交叉学科如:真实世界研究、药物经济学及大数据与医院药学学科的思维碰撞。